农村新报讯 记者 朱萍、徐思弘
不起眼的小杂粮 变身超市新贵
绿豆8块一斤,黑豆8块一斤,高梁5块5一斤……就连玉米碎也要4块多一斤。4日上午,记者在武昌水果湖集贸市场粮油区看到,散装小杂粮零售价格普遍较高。昔日的
“配菜”成了各大超市的卖点。
一张姓老板介绍:“今年除了绿豆价略降以外,其它品种的小杂粮普遍涨价。许多品种与前几年相比,价格甚至翻了好几番,还相当好卖。”
记者在武汉市几个大型超市发现,绿豆、黑米、薏米、红豆、黑豆等小杂粮价格每斤都在8元以上。其中,黑色食品价格最高,黑豆、黑米的价格卖到12元一斤,过去不值钱的高粱也卖到了近6元一斤。
虽然杂粮价格居高不下,但随着“健康、养生”等观念的深入人心,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丝毫没有减退。
中百仓储水果湖店小杂粮区邱主管说:“过去无人问津的小杂粮,现在销量越来越好,各大超市几乎都在醒目位置辟出卖场销售。尤其是豆类、黑五类特别吃香,搭配起来可以做杂粮粥、八宝粥,所以这两类价格也格外高。”
发展小杂粮重点在山区
小杂粮市场卖价这么高,农民是否愿意种呢?记者采访发现,不同地区的种植户们反映不同。
“种杂粮在巴东山区渐成时尚。今年我们在全国率先引种黑绿豆,一上市就被北京几个大超市抢定。以礼盒的形式在市场上销售,价格比普通绿豆翻了一番。公司仅黑绿豆这一个品种在全县有100个村种了1000多亩哩!”黑绿豆是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、省农科院万正煌研究员的科研成果。近日,在巴东县易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特色杂粮示范试验基地,老总易美军正为黑绿豆销售忙得不亦乐乎。
然而,汉川种粮大户周正爽谈到前两年种黄豆的经历,至今还感到很懊恼。他从08年开始种了10亩黄豆,4个月下来,一亩地收成2000斤,按当时的价格每斤卖到2元。但除开成本算下来,基本上没赚钱。“我认为还是种水稻好,国家有政策,价格有保障,规模可做大,还可以全部用上机械化。”周正爽说。
万正煌指出,从目前的比较效益来看,我省小杂粮的发展重点,应放在山区及耕地条件较差、抗灾能力较弱的地方。相对而言,这些地方小杂粮的增收效果更明显。
专家看好前景关键是形成产业化
小杂粮种植前途是明是暗?农民究竟该种还是放弃?对此,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姜福元略显无奈地说:“高价小杂粮现象恰恰暴露了我省杂粮生产的尴尬。”
据介绍,我省将杂粮归为附属农作物,长期处于一家一户小规模、低效益的粗放式经营状态。相比我省主要粮食作物单产、总产不断提高,小杂粮的发展几乎一直停滞不前。
万正煌看好小杂粮前景。他说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、保健意识增强,富含膳食纤维、低糖,药食兼用的小杂粮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,市场行情不断看好。我省应在保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基础上,引导杂粮主产区的组织化、规范化生产。
万正煌表示,产业化是小杂粮发展必由之路,做好杂粮优势区域规划,建设优质杂粮繁种基地、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,形成杂粮的生产、加工和销售产业链、流通链,有助于推动杂粮产业的开发创新。“我省酒业企业不少,酿酒所需杂粮却几乎靠从省外调运,如果他们在省内创建生产基地,不仅能就地解决原料供应,还可带动当地农民创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