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搜索:
  杂粮类
  水果蔬菜类
  油料作物类
 
 
首页 作物病虫防治
 
无公害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
作者: 来源:  发布时间:2011-04-22 15:11:41
 

  马铃薯常年发生的病害有早、晚疫病、青枯病、疮痂病、黑胫病、环腐病、软腐病和病毒病;常发生的虫害有地下害虫、蚜虫、红蜘蛛、茶黄螨、28星瓢虫和白粉虱。
  (一)病害
  1、晚疫病:主要侵害叶、茎和块茎。
  ①症状:叶片染病:先在叶尖或叶缘产生水渍状褐色斑点,病斑
  周围具浅绿色晕圈,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,呈褐色,并产生一圈白霜,即孢子囊梗和孢子囊,干燥时病斑干枯,不见白霜;茎或叶柄染病:出现褐色条斑,重者叶片萎垂、卷缩,致全株黑腐,全田一片焦枯;茎块染病:出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,稍凹陷,病部皮下薯肉呈褐色,并向四周扩大或烂掉。
  ②病原:鞭毛菌亚门真菌,致疫病霉菌。
  ③传播途径: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在病残体或带病薯块中越冬,播种带菌薯块,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亡,有的出土后成为发病中心,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,进行再侵染,迅速蔓延。病叶上的孢子囊随雨水或灌溉水浸入土中,侵染薯块,成为来年主要侵染源。
  ④发病条件:病菌适宜日暖夜凉高温条件,相对湿度95%以上,气温18-22℃有利于发病。因此多雨年份,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发病重,其次是品种。
  ⑤防治方法:农业防治:选用抗病品种,选用无病种薯,减少初侵染源;化学防治:发病初期用72%霜克600-800倍、70%代森锰锌800-1000倍、72%克露700-800倍、72.2%普力克800倍、64%杀毒矾500倍、77%可杀得500倍、58%甲霜灵锰锌500倍交替喷雾,7天一次,连喷2-3次。
  2、早疫病:主要为害叶片,也可侵染块茎。
  ①症状:叶片染病:在叶面发生褐色或黑色圆形或近圆形具有同心轮纹的病斑,湿度大病斑生出黑色霉层,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;块茎染病: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圆形或近圆形斑,皮下呈浅褐色梯状干腐。
  ②菌源:茄链格孢菌,半知菌亚门真菌。
  ③传播途径: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在病残体或带病薯块上越冬,来年种薯发芽病菌即可开始侵染,病苗出土后,其上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,并进行多次侵染。
  ④发病条件:遇到小到中雨或连续阴雨天,湿度高于70%,温度26-28℃(孢子萌发),该病易发生流行。
  ⑤防治方法:同晚疫病。
  3、马铃薯疮痂病:主要危害块茎,地上部没有明显症状。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病害,该病除影响产量外,更严重的降低质量,失去商品价值。
  ①症状:块茎染病后,表面先产生褐色小点,扩大后形成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,直径为5-10mm。因产生大量木栓化细胞致表面粗糙,后期中央稍凹陷或凸起,呈疮痂状硬斑块,有的产生裂口,病斑一般仅限于表层,不深入薯内。
  ②菌源:放线菌链霉菌属。
  ③传播途径:田间的寄主杂草(有肉质根的)、大田内残留的植株是该菌越冬的场所,带菌的块根是传播的主要途径。病菌在土壤中腐生或在病薯上越冬,在块茎生长的早期,表皮未木栓化之前,病菌从皮孔或伤口侵入后染病,当茎块表面木栓化之后,侵入则较困难,不能侵染成熟的块茎,病薯长出的植株极易发病,健薯插入带菌土壤中也能发病,发病适温为25-30℃,中性或微碱性沙壤土发病重,白色薄皮品种易感病,褐色厚皮的品种较抗病。
  ④防治方法:
  农业防治:一是选用无病种薯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手段,勿从病区调种;二是多施用有机肥,可抑制发病;三是与葫芦科、豆科、百合科等蔬菜作物进行5年以上轮作;四是结薯期遇干旱及时浇水;五是施酸性肥料。化学防治:一是播种前用40%福尔马林120倍液浸种4分钟;二是沟施70%五氯硝基苯600-1000克,土豆杀菌原粉500克,或用20%龙克菌500倍,3%克菌康1000倍,农链3000倍喷沟,待出苗后,再用上述药液灌根。
  4、黑胫病:主要侵染茎或薯块,从苗期到生育后期均可发病。
  ①症状:种薯染病:腐烂成黏团状,不发芽,或刚发芽即烂在土中,不能出苗;幼苗染病(高15-18cm出现症状):植株矮小,节短,或叶片上卷,褪绿黄化,或胫部发黑,萎焉而死,横切茎,三条主要维管束变成褐色;薯块染病:始于脐部呈放射状向髓部扩展,病部黑褐色,横切维管束呈黑褐色,薯块变黑褐色,湿烂发臭,别于青枯病。
  ②菌源:胡萝卜欧氏菌黑腐致病型,细菌。
  ③传播途径:种薯带菌,土壤一般不带菌,病菌先通过切薯块,扩大传染,引起种薯发病腐烂,再经维管束或髓部进入植株,引起地上发病,通过雨水、灌溉水或昆虫传播,经伤口侵入致病。
  ④发病条件:湿度大、温度高利于病情扩展。种子带菌率高或多雨、低洼田块发病重。
  ⑤防治方法:
  农业防治:一是选择无病种薯;二是发现病株及时挖除,减少菌源。
  药剂防治:77%可杀得500倍、70%毕菌手500倍、农链3000-4000倍液、3%克菌康1000倍液灌根、灌穴。
  5、青枯病:
  ①症状:是一种维管束病害,幼苗和成株期都能发病,绿色枝叶或植株急性萎焉,开始早晚恢复,持续4-5天全株萎焉枯死,但仍保持青绿色,横剖维管束变褐,切开薯块,维管束圈变褐,挤压时溢出白色粘液,重者外皮龟裂,髓部溃烂如泥,别于枯萎病。
  ②病原:称青枯假单孢菌或茄假单孢菌,细菌。
  ③传播途径:病菌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,侵入薯块的病菌在窖中越冬,无寄主可在土壤中腐生,14个月至6年,通过灌溉水、雨水传播,从茎部或根部伤口侵入。
  ④发病条件:该菌在10-40℃均可发育,适温30-37℃,适宜PH6-8,最适6.6,酸性土发病重,土壤含水量高,连阴雨或大雨后转晴,往往急剧发生。
  ⑤防治方法:
  农业防治:种植无病种薯;挖除病株,病穴灌药杀菌。
  药剂防治:毕菌手500倍、72%农链3000倍、DT500倍、3%克菌康1000倍灌根。
  6、环腐病:
  ①症状:细菌性维管束病害,地上染病分枯斑和萎焉两种类型。枯斑型:在植株茎部复叶的顶上发病,叶尖、叶缘及叶脉绿色,叶肉为黄绿或灰绿色;萎焉型:从顶端复叶开始萎焉,叶缘内卷似缺水状。块茎发病:切开可见维管束变为乳黄色,以至黑褐色,皮层内现环形或弧形坏死部,故称环腐。根、茎、维管束变褐。
  ②病原:环腐棒杆菌,细菌。
  ③传播途径:该菌在种薯中越冬,成为来年侵染菌源。病薯播下后,一部分芽眼腐烂不发芽,一部分出土的病芽,病菌沿维管束上升至茎中部,或沿茎进入新结的薯块而致病。
  ④发病条件:适温20-23℃,高温31-33℃,最低1-2℃,致死温度为干燥情况下50℃10分钟,PH6.8-8.4,传播途径主要是带病种薯,通过切刀带菌传播。
  ⑤防治方法:毕菌手500倍、72%农链3000倍、3%克菌康1000倍灌根。
  7、病毒病:
  ①症状:有三种类型:花叶型:叶面叶绿素分布不均,呈黄绿相间斑驳花叶,重时叶片皱缩,全株矮化,有时伴有叶脉透明;坏死型:叶、叶脉、叶柄及枝条、茎出现褐色坏死斑,重时全叶枯死或萎焉脱落;卷叶型:叶片沿主脉或自边缘向内翻转,变硬、革质化,重时每片小叶呈筒状。
  ②病原:马铃薯X、S、A、Y病毒。
  ③传播途径:除Y病毒外,都可通过蚜虫及汁液传播。
  ④发病条件:管理差、蚜虫发生量大、25℃以上高温、干旱(有利于蚜虫发生传病),有利于病毒病发生。
  ⑤防治方法:
  农业防治:种植脱毒种薯,及时治蚜防病,加强田间管理,提高植株抗逆力。
  药剂防治:发病初期喷药防治:病毒克星500倍、脱毒师600倍、1.5%植病灵800倍、绿野神每亩375g兑水45kg喷雾防治。
  (二)虫害
  1、地下害虫:30%佳植微囊悬浮剂每亩400ml兑水45kg播前喷沟。
  2、红蜘蛛、茶黄螨:2%阿维菌素6000倍或15%哒螨灵1500-2000倍。
  3、二十八星瓢虫:百虫硫磷2000倍、4.5%高氯1500倍液交替喷雾。
  4、白粉虱或烟粉虱:德力克1500倍,98%巴丹2500-3000倍交替喷雾防治。
  5、蚜虫: 10%吡虫啉+4.5%高氯2000倍液喷雾。

 
上一篇: 红薯病虫害防治
下一篇: 薏米黑穗病的防治技巧
 
 
© 2011 巴东易达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. 电话总机:0718-4263333
关于我们 | 产品展示 | 动态信息 | 技术设备 | 企业荣誉 | 营销网络 | 联系我们 管理登陆
鄂ICP备11010601号